《地一味》重庆火锅 记
从两江环绕的重庆朝天门码头顺江而下,有一座山把滚滚的长江一分为二,形成一座雄伟的江心岛,这就是重庆城六十里开外的广阳坝,古称广阳岛。这座岛是长江流域仅次于上海崇明岛的第二大内河岛屿,曾经是古代巴人的一个主要生活聚居地,岛上2000多年前的战国墓群已经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,自古以来都是重庆的江上门户。据先古文献记载,巴人以“龙”为图腾,以“尚滋味,好辛香”著称。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。
斗转星移,沧海桑田。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广阳岛上建成了重庆第一座飞机场,渐渐热闹起来。当时,长江边上的纤夫们常宿于广阳岛,停船后,即生火做饭驱寒,炊具仅一瓦罐,罐中盛水,加以各种蔬菜,再添加辣椒、花椒祛湿,当地人有"菜当三分粮,辣椒当衣裳"之说。纤夫们吃后,感觉美不可言,就这样一传十,十传百,就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。
这时,岛上有一邓姓人家,虽然家境贫寒,但脑子特别灵活,迅速发现了商机,他看到这种吃法后,就跑到屠宰场捡一些被人丢弃的动物内脏到长江里洗干净,切成小块,和纤夫们一起吃。大家都觉得非常美味,即能填饱肚子,又能驱寒。再后来,他就干脆用一挑箩筐,一头放些动物内脏杂碎(以毛肚为主)、小菜及碗筷板凳,一头放泥巴小炉,用一口分了格的"大洋铁盆"放在炉子上,盆内沸腾翻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又香的卤汁,每天就在长江边、桥头或走街串巷的叫卖。岛上的船工、纤夫和棒棒们不再自己生火煮了,各人认定一格,即烫即吃,酒足菜饱,还花费不了多少钱,既经济,又方便,又能增加热量,慢慢地,来围着挑担子的吃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转眼到了抗战初期,小有积蓄的他开了一家小店,把这些担头移到室内的餐桌上,更加干净卫生。泥炉依然,驾起铁锅,蘸汁由食客自行调配,并熬制高汤,把牛油、辣椒、花椒、豆瓣、香料、泡椒、葱姜蒜等调料按照一定比例炒制后,除了加入原先的动物内脏、小菜,还把长江鱼也一起放到铁锅里煮,顿时热气腾腾,满屋飘香,品尝过它的顾客都赞不绝口,生意从此火爆,成为当时第一家初具规模的火锅店。随着抗战激烈进行,美军和苏军的飞机在这里频繁起降,邓家火锅店更是人来人往,宾朋满座,成了外来人员闲暇时的聚集地,邓家火锅的美名在当时更是名噪一时,妇孺皆知,成了响当当的第一品牌,由于味道独特,影响力广泛,又发源于长江之滨,因此被业内称为大江派火锅。从这里走出的各国飞行员和全国人民一起并肩战斗,为保卫陪都重庆和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战时的烽烟渐渐散去,重庆有了新的机场,广阳岛上一下沉寂了,邓家火锅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消失在层层的历史迷雾之中。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的直辖,传统饮食文化和重庆火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邓家的后人们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,以发扬巴渝传统火锅文化为己任,与多位中国火锅大师一道,为重整当年巴渝第一火锅品牌的威名,经过多年潜心研究,收集、整理、挖掘古代巴人传统火锅文化、炒料技艺和邓家火锅传承五代的私家秘方,融合现代人的养生追求和经营理念,推陈出新,诞生了一个响亮的品牌——《地一味》重庆火锅。
重庆地一味,地道重庆味。《地一味》重庆火锅以古时巴人最具传统的火锅制作工艺,按照上个世纪初广阳岛上大江派火锅的代表—邓家火锅的私家秘方为基础,根据《黄帝内经》的理念精髓,融百草之精华,集众家之长,并综合重庆各大流派的传统老火锅的特点,结合现代科学养生理念,由多位中国火锅大师完全运用传统原生制作工艺精心炒制而成,锅底麻辣鲜香、汤色红亮、辣而不燥、油而不腻、味道醇厚、回味悠长、纯天然、零添加、不刺喉、不伤胃、好吃不上火,历经三代传承,一经推出就深受全国广大美食爱好者的青睐,让生活在新世纪的人们,能够有幸品尝到百年前巴渝火锅第一品牌的魅力。
今天,《地一味》重庆火锅已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一朵奇葩,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生命力。 |